顯示具有 渣男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渣男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

GS娛樂城|聊心事|相處越來越平淡?快用這4招拋開愛情「舊偶包」 重拾戀愛新鮮感!

 曖昧久了,越來越像朋友?在一起久了,越來越平淡?跟著這幾招一起做,顛覆在對方心中的既定形象,重燃彼此的熱情!


相處越來越平淡?快用這4招拋開愛情「舊偶包」 重拾戀愛新鮮感!

初相識或剛開始和對方在一起時,遐想與美好想像會充滿新鮮感,但實際相處後會真正認識對方,新鮮感少了,反而帶來安全感、親密感,因此新鮮感與激情的消退很正常,但如果相處時過於索然無味,就容易走上分開一途。

▲感情需要維持新鮮感。(示意圖 / 翻攝自Pixabay作者congerdesign)
▲感情需要維持新鮮感。(示意圖 / 翻攝自Pixabay作者congerdesign)

維持新鮮感的秘訣:獨立性與神祕感

想要維持新鮮感和激情,諮商心理師瑪那熊強調:「要有自己的獨立性。」好好經營個人的生活,培養新的興趣、休閒娛樂、有自己的人際圈、參加不同的活動等,「接觸新的東西、創造新的經驗、有新的故事,這樣才可以帶給伴侶或曖昧對象新鮮感」。

延伸閱讀:如何釋放壓力|GS娛樂

延伸閱讀:分享看車心得Q8Car

延伸閱讀:男、女心事|GS方格

延伸閱讀:各國小姊姊|Q8娛樂探路 

延伸閱讀:戀愛心事|89b

「神秘感」也很重要,神秘感指的並不是搞失聯、不跟對方分享自己的想法,而是「反差感」。比如對方原以為你喜歡像看電影等靜態活動,想不到竟會找朋友去浮潛;或是對方覺得你個性素來安靜沉穩,沒想到會在派對上展現人來瘋的一面,這些跟既定印象不同的反差感都可能讓對方出乎意料,甚至帶來驚喜。

▲和既定印象不同的反差感,也會增添愛情火花。(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cottonbro)
▲和既定印象不同的反差感,也會增添愛情火花。(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cottonbro)

如何營造獨立性與神祕感?

兩人很常相處、距離越近,一舉一動就被對方看得越清楚,容易失去神秘感,瑪那熊提醒,很多人都以為日久就會生情,然而關係和好感是不進則退的。跟曖昧對象越來越像朋友,「代表自己當前的狀態無法有效吸引對方,這時反而該暫時減少或中斷聯繫,趕快去做些改變,打破對方的既定印象」。


生活有了新變化後,可以試著和對方分享趣事,「我有個一起上瑜珈課的同學很好笑」、「竟然有一對雙胞胎小朋友跟我一起上烹飪班」,如果平時和對方不是會特別聯繫或頻繁聯絡,對方有在關注自己網路社群的時候,也可以發文寫寫感想或心得,「讓對方不經意地發現你的改變」,技巧性地讓對方覺得是他自己察覺、發現你的轉變,這樣或許能為關係帶來新契機。


若已是伴侶,可做和平常不同的嘗試與挑戰,像是改變穿著風格、餐廳類型等,比如平日比較休閒,常在家庭式餐廳約會,可以改為在較高檔、氣氛較好的餐廳約會,打扮可以增加合適的配件、正式一些,甚至乾脆改變約會地點,直接到郊外走走也未嘗不可,或是花點心思想想特殊節日的送禮方式,這樣可能同時會讓對方展現出平常不容易見到的一面,改變對方在自己心中的既定印象,為感情增添火花。

▲換上不同形象,感情也會煥然一新。(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cottonbro)
▲換上不同形象,感情也會煥然一新。(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cottonbro)

開發新的閃光點

人會有連自己也未曾察覺的特質,但這可能是對方會感興趣的「閃光點」。可以多找熟識的朋友聊聊,「在你的眼中,我是什麼樣的人」,從他人角度深入了解屬於自己的獨特個性,同時也要保持學習和拓展生活,才能創造更多閃光點。瑪那熊說:「很多人都誤會『做自己』的涵義,做自己不是擺爛、耍廢、一成不變,而是我們要去做更好的自己,持續讓自己的往前。」


如果已在一段關係中,彼此仍要保留各自的時間和空間去成長。瑪那熊認為,「好的愛情關係是『獨立個體,相依心理』」,相處久了會有安全感,但不能因此就產生安逸感,「有些人會說都把時間和精力奉獻給家庭,聽起來很合理,但也可能是說服自己和別人,『不是我不做,是我沒辦法』的理由。停滯不前很容易讓本身的魅力不斷下降,到某個臨界點,可能就讓對方無法再被你吸引,即使有了感情或家庭,也不能因此讓自己停滯」。

▲改變約會地點也能是增進新鮮感的方式。(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Flo Maderebner)
▲改變約會地點也能是增進新鮮感的方式。(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Flo Maderebner)

顛覆愛情形象這樣做

STEP 1.檢視個人與共同的生活模式。

STEP 2.討論、調整個人與共同的生活模式比如增加某些假日的活動,目的是「要讓我們感情更好、更有新鮮感」。

STEP 3.短暫分開,實行決定好的行程,之後再互相分享趣事。

STEP 4.給予對方「反饋」。比如對方學調酒,自己可以喝喝看再分享感想。但千萬要記得改變不是「為對方犧牲」,而是「為自己而做」,自己要開心,在關係裡才會開心。


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

GS娛樂城|聊心事|你未必可以跟最好的人在一起,但至少要找一個善良的人共度餘生。讀懂15大感情金句,從此別再盲目追愛

 1、陪你到最後的人,不一定最懂你,但往往是待你最溫柔的人

2、因為一直得不到別人的愛,所以才變得更加想去愛人

3、善待自己,才懂得善待別人,才會更懂得,如何更自在地面對孤單

4、你不需要是一個好起來的人,才值得去擁有別人的溫柔啊

5、有時候,不會再主動找一個人,就只是不想再為對方有更多患得患失

6、或許不要往來,就是最好的再見,不要問候,就是最好的忘記

7、喜歡一個人,並不是只有堅持不放棄,讓自己變得卑微的這一種方式

8、有一種人,縱然喜歡再深,但你最後還是寧願與他友誼永固

9、原諒一個人很難,原諒這一個被反覆傷害的自己,有時更難

10、有時最難受的,不是他不在乎你,而是你依然相信,他應該明白你的在乎

11、或許並沒有最好的選擇,就只有如何在這一個選擇裡,不留遺憾

12、到最後,沒有真正的忘記或放下,我們就只是學會承認或接受

13、有時候,我們放不下一個人,然後希望在另一個人身邊,放過自己

14、最疲累的,不是好不起來,而是每天仍要繼續裝作堅強

15、你未必可以跟最好的人在一起,但至少要找一個善良的人共度餘生



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

GS娛樂城|聊心事|沒劈腿也不是渣男,曖昧時熱情,為何交往後突然對我這麼冷淡?

 你有沒有遇過確定沒劈腿也不渣,交往前充滿熱情,交往後卻電話不接、訊息不回,甚至突然冷淡避不見面?這樣的男人或女人,很有可能是「逃避型依附」戀人!


沒劈腿也不是渣男,曖昧時熱情,為何交往後突然對我這麼冷淡?

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?在交了男朋友或女朋友之後,發現對方雖然表面上說是在一起了,但實際上的情況卻很冷淡?明明才剛在一起,對方卻很少回覆自己的訊息、對於戀愛的態度很被動,甚至連「我愛你」都不曾說過?


你總會懷疑這樣,到底是自己不好,還是對方其實腳踏兩條船?是不是對方沒有那麼愛自己,所以才會對自己這麼冷淡?

但實際上的狀況是,你可能遇到了逃避型依附的戀人了。

與人深交,渴愛卻怕受傷害

世界上有一種人,對於表達情感有困難。他們並不是沒有戀愛的需求,但對於戀愛的需求很低,而且即便進入了感情當中,他們依然很被動、很少和對方保持聯繫。


這些人在戀愛的時候,常常會逃避爭執,面對有可能一觸即發的感情爭吵,他們總是躲得遠遠的,在感覺到情況不對勁、有可能會和對方吵架的時候,就先逃離對方、拒絕和對方聯繫,以確保雙方不會真的吵起來。


面對有可能爭執的情況,總讓他們自己開始懷疑,自己是不是果然還是適合一個人?他們害怕與人分享自己的秘密、害怕與人深交,因為一旦把自己給了出去,就得面臨受傷的風險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elifskies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elifskies

在感情裡,這些人害怕告訴對方自己的行程,常常聊天聊到一半就消失,很少和伴侶報備自己在做什麼;他們也擔心對方和自己過度親密,因而時常和對方保持距離,因為要把自己交給對方,實在是太危險的一件事情。


對於關係,這些人總是很被動,有某些這一類的人,甚至覺得遠遠地欣賞自己暗戀的人,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,對方若是喜歡上了自己,反而會讓自己很有壓力,因而逃得很遠。


又或是,他們會游移在交友軟體上,與認識的人曖昧,但一旦他們察覺到對方有可能會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,卻又躲起來、開始與對方疏離。


有著這些情形的人,被稱作為逃避型依附,他們害怕表露自己的情感、害怕與人親密,但他們依然有戀愛的需求,因此才會產生出這些矛盾的行為。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很糟糕,但信賴別人又會受傷害,因此保持距離才是最安全的方式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Dương Nhân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Dương Nhân

討愛無法被滿足,不相信能被愛

那麼,為什麼這些人會變成這個樣子呢?雖然還有其他可能性,比如說有些人是外遇了,有些人是不擅長表達情感,不過大抵來說,其實這和家庭有很大的關連。


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,都需要照顧者照顧,才能逐漸長大獨立。照顧者的照料,有三點是很重要的,我把這三點稱之為依附三要素:「適時出現」、「敏感覺察」、「給予支持」。


當孩子遇到威脅時,照顧者如果能在孩子求救時適時出現,敏感覺察到孩子的需求是什麼,並給予支持,讓孩子解除威脅的話,孩子便能夠逐漸地相信,自己是被愛的、被呵護的,然後也會慢慢內化這些能力,逐漸長成能夠照顧好自己、獨立飛翔的人。


但是,有些家庭沒有辦法滿足孩子的這些需求。例如,某些家庭在孩子成長期間,會長期忽視他們的需求。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,孩子不相信自己是能夠被愛的。這樣的情況下,孩子就有可能發展成異常獨立,但卻無法跟別人深交的大人。


為什麼會如此呢?因為這些孩子相信,自己不管怎麼討愛,他們需要被照顧的需求都無法被滿足;所以在他們長大之後,他們依然持續地壓抑自己的情緒與需求,即便我們都有與人建立連結的本能,但他們卻無法這麼做,因為他們深信,相信他人,只會讓他們受傷而已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Monstera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Monstera

從家庭來的那些傷害

不過,有些父母並不是刻意要忽視孩子的。例如,有一種家庭,照顧者或許會適時出現,但卻無法給予孩子同理的回應。


當他們的孩子哭泣時,他們或許會叫孩子「不准哭」、「再哭就不要你了」等等,孩子生氣時,他們會阻止孩子表達生氣的情緒,告訴孩子「不可以生氣」、「生氣是不好的行為」。


這些孩子會漸漸地發現,自己的情緒是被阻止發洩的,他們只能漸漸地封閉自己的情緒感受,無法與其他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連結。


又或是有一些家庭,父母會過度保護,但同時又過度掌控孩子的想法、行為。這些孩子從小到大,父母都為他們規劃得好好的,小時候不顧孩子反對,強行送他們去學許多才藝,長大後不顧孩子反對,直接把他們的大學志願申請表拿來填好,幫他們選好科系、出路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Kat Smith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Kat Smith

有一些這樣的父母,則是到了孩子高中甚至大學,都還會接送孩子上下學,又或是監控孩子的行蹤,包括孩子的悠遊卡刷卡記錄,或是孩子的位置定位,都要開給父母知道。
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孩子會變得逐漸失去自我,也逐漸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、想法,什麼事情都任由父母決定,因為「自己的感覺並不重要」:他們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感受,進而造成自己的感受被麻痺,無法與別人建立起情感的連結。


當然,我還是必須說,怎麼樣的家庭會造就怎麼樣的孩子,並不是必然的因果關係,中間還有許多變數,譬如說一個安全依附型的人,遇到如嚴密監控自己行為的伴侶,或是總是要自己不准表達情緒的伴侶,也有可能會改變一個人表現出來的依附行為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Polina Sirotina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Polina Sirotina

遇到逃避型依附的戀人,該如何自處?

那麼,回過頭來,萬一你自己的交往對象,就是逃避型依附的戀人,而且讓你很困擾,那麼你該怎麼辦呢?


如果是我的話,我會建議要設立停損點,譬如說你開始對於對方感到焦慮難耐,又或是你實在很痛苦,開始出現失眠、焦慮到換氣過度、自律神經失調等情形,整天為了對方的來去無蹤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雖然可以建議對方去做心理諮商,讓心理師帶著對方探索自己被封閉已久的情感,以及不敢與人太過親密的內心,但我覺得照顧好自己會是更重要的事情。尤其是逃避依附的人通常不會想要去探索自己的內心,也就比較不會去做心理諮商,因此硬拉著對方改變,有時候反而會讓自己筋疲力竭。


因此,如果真的遇到逃避型依附的戀人,又撐不下去的話,實在需要好好地退回來,好好地照顧自己,我覺得才是安頓好自己的方式。

相關網站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