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劈腿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劈腿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

GS娛樂城|聊心事|你未必可以跟最好的人在一起,但至少要找一個善良的人共度餘生。讀懂15大感情金句,從此別再盲目追愛

 1、陪你到最後的人,不一定最懂你,但往往是待你最溫柔的人

2、因為一直得不到別人的愛,所以才變得更加想去愛人

3、善待自己,才懂得善待別人,才會更懂得,如何更自在地面對孤單

4、你不需要是一個好起來的人,才值得去擁有別人的溫柔啊

5、有時候,不會再主動找一個人,就只是不想再為對方有更多患得患失

6、或許不要往來,就是最好的再見,不要問候,就是最好的忘記

7、喜歡一個人,並不是只有堅持不放棄,讓自己變得卑微的這一種方式

8、有一種人,縱然喜歡再深,但你最後還是寧願與他友誼永固

9、原諒一個人很難,原諒這一個被反覆傷害的自己,有時更難

10、有時最難受的,不是他不在乎你,而是你依然相信,他應該明白你的在乎

11、或許並沒有最好的選擇,就只有如何在這一個選擇裡,不留遺憾

12、到最後,沒有真正的忘記或放下,我們就只是學會承認或接受

13、有時候,我們放不下一個人,然後希望在另一個人身邊,放過自己

14、最疲累的,不是好不起來,而是每天仍要繼續裝作堅強

15、你未必可以跟最好的人在一起,但至少要找一個善良的人共度餘生



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

GS娛樂城|聊心事|沒劈腿也不是渣男,曖昧時熱情,為何交往後突然對我這麼冷淡?

 你有沒有遇過確定沒劈腿也不渣,交往前充滿熱情,交往後卻電話不接、訊息不回,甚至突然冷淡避不見面?這樣的男人或女人,很有可能是「逃避型依附」戀人!


沒劈腿也不是渣男,曖昧時熱情,為何交往後突然對我這麼冷淡?

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?在交了男朋友或女朋友之後,發現對方雖然表面上說是在一起了,但實際上的情況卻很冷淡?明明才剛在一起,對方卻很少回覆自己的訊息、對於戀愛的態度很被動,甚至連「我愛你」都不曾說過?


你總會懷疑這樣,到底是自己不好,還是對方其實腳踏兩條船?是不是對方沒有那麼愛自己,所以才會對自己這麼冷淡?

但實際上的狀況是,你可能遇到了逃避型依附的戀人了。

與人深交,渴愛卻怕受傷害

世界上有一種人,對於表達情感有困難。他們並不是沒有戀愛的需求,但對於戀愛的需求很低,而且即便進入了感情當中,他們依然很被動、很少和對方保持聯繫。


這些人在戀愛的時候,常常會逃避爭執,面對有可能一觸即發的感情爭吵,他們總是躲得遠遠的,在感覺到情況不對勁、有可能會和對方吵架的時候,就先逃離對方、拒絕和對方聯繫,以確保雙方不會真的吵起來。


面對有可能爭執的情況,總讓他們自己開始懷疑,自己是不是果然還是適合一個人?他們害怕與人分享自己的秘密、害怕與人深交,因為一旦把自己給了出去,就得面臨受傷的風險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elifskies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elifskies

在感情裡,這些人害怕告訴對方自己的行程,常常聊天聊到一半就消失,很少和伴侶報備自己在做什麼;他們也擔心對方和自己過度親密,因而時常和對方保持距離,因為要把自己交給對方,實在是太危險的一件事情。


對於關係,這些人總是很被動,有某些這一類的人,甚至覺得遠遠地欣賞自己暗戀的人,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,對方若是喜歡上了自己,反而會讓自己很有壓力,因而逃得很遠。


又或是,他們會游移在交友軟體上,與認識的人曖昧,但一旦他們察覺到對方有可能會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,卻又躲起來、開始與對方疏離。


有著這些情形的人,被稱作為逃避型依附,他們害怕表露自己的情感、害怕與人親密,但他們依然有戀愛的需求,因此才會產生出這些矛盾的行為。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很糟糕,但信賴別人又會受傷害,因此保持距離才是最安全的方式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Dương Nhân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Dương Nhân

討愛無法被滿足,不相信能被愛

那麼,為什麼這些人會變成這個樣子呢?雖然還有其他可能性,比如說有些人是外遇了,有些人是不擅長表達情感,不過大抵來說,其實這和家庭有很大的關連。


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,都需要照顧者照顧,才能逐漸長大獨立。照顧者的照料,有三點是很重要的,我把這三點稱之為依附三要素:「適時出現」、「敏感覺察」、「給予支持」。


當孩子遇到威脅時,照顧者如果能在孩子求救時適時出現,敏感覺察到孩子的需求是什麼,並給予支持,讓孩子解除威脅的話,孩子便能夠逐漸地相信,自己是被愛的、被呵護的,然後也會慢慢內化這些能力,逐漸長成能夠照顧好自己、獨立飛翔的人。


但是,有些家庭沒有辦法滿足孩子的這些需求。例如,某些家庭在孩子成長期間,會長期忽視他們的需求。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,孩子不相信自己是能夠被愛的。這樣的情況下,孩子就有可能發展成異常獨立,但卻無法跟別人深交的大人。


為什麼會如此呢?因為這些孩子相信,自己不管怎麼討愛,他們需要被照顧的需求都無法被滿足;所以在他們長大之後,他們依然持續地壓抑自己的情緒與需求,即便我們都有與人建立連結的本能,但他們卻無法這麼做,因為他們深信,相信他人,只會讓他們受傷而已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Monstera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Monstera

從家庭來的那些傷害

不過,有些父母並不是刻意要忽視孩子的。例如,有一種家庭,照顧者或許會適時出現,但卻無法給予孩子同理的回應。


當他們的孩子哭泣時,他們或許會叫孩子「不准哭」、「再哭就不要你了」等等,孩子生氣時,他們會阻止孩子表達生氣的情緒,告訴孩子「不可以生氣」、「生氣是不好的行為」。


這些孩子會漸漸地發現,自己的情緒是被阻止發洩的,他們只能漸漸地封閉自己的情緒感受,無法與其他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連結。


又或是有一些家庭,父母會過度保護,但同時又過度掌控孩子的想法、行為。這些孩子從小到大,父母都為他們規劃得好好的,小時候不顧孩子反對,強行送他們去學許多才藝,長大後不顧孩子反對,直接把他們的大學志願申請表拿來填好,幫他們選好科系、出路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Kat Smith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Kat Smith

有一些這樣的父母,則是到了孩子高中甚至大學,都還會接送孩子上下學,又或是監控孩子的行蹤,包括孩子的悠遊卡刷卡記錄,或是孩子的位置定位,都要開給父母知道。
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孩子會變得逐漸失去自我,也逐漸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、想法,什麼事情都任由父母決定,因為「自己的感覺並不重要」:他們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感受,進而造成自己的感受被麻痺,無法與別人建立起情感的連結。


當然,我還是必須說,怎麼樣的家庭會造就怎麼樣的孩子,並不是必然的因果關係,中間還有許多變數,譬如說一個安全依附型的人,遇到如嚴密監控自己行為的伴侶,或是總是要自己不准表達情緒的伴侶,也有可能會改變一個人表現出來的依附行為。
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Polina Sirotina
▲示意圖 / 翻攝自Pexels作者Polina Sirotina

遇到逃避型依附的戀人,該如何自處?

那麼,回過頭來,萬一你自己的交往對象,就是逃避型依附的戀人,而且讓你很困擾,那麼你該怎麼辦呢?


如果是我的話,我會建議要設立停損點,譬如說你開始對於對方感到焦慮難耐,又或是你實在很痛苦,開始出現失眠、焦慮到換氣過度、自律神經失調等情形,整天為了對方的來去無蹤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雖然可以建議對方去做心理諮商,讓心理師帶著對方探索自己被封閉已久的情感,以及不敢與人太過親密的內心,但我覺得照顧好自己會是更重要的事情。尤其是逃避依附的人通常不會想要去探索自己的內心,也就比較不會去做心理諮商,因此硬拉著對方改變,有時候反而會讓自己筋疲力竭。


因此,如果真的遇到逃避型依附的戀人,又撐不下去的話,實在需要好好地退回來,好好地照顧自己,我覺得才是安頓好自己的方式。

相關網站連結

 

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

GS娛樂城|聊心事|為什麼要劈腿?如何結束劈腿?

 在愛情的世界裡是沒有天天在過年的,就算我們一心一意地期待著在愛情中永遠處於熱戀,渴望著這就是彼此的唯一,因著在關係中的需求未滿足,情緒未被照顧,粉紅泡泡終會在觸碰到現實世界時隨之破裂。



劈腿有徵兆,愛可以被分裂

她的另一半以感情議題為由替她預約了諮商,進到諮商室的她有些坐立難安,先說了她們的感情很好沒有什麼問題,再說自己最近的睡眠、飲食和情緒有多糟,然後說了工作上的煩悶,努力交代另一半為她預約的原因。

我再次探問預約時的感情議題,是否在關係中出現困難,她緊咬下唇低頭沈默許久…「那是我公司另一個部門的同事,一開始只是覺得他是個聊得來又很幫我的人,後來漸漸感覺他都知道我工作上的困難,懂我在說什麼,然後愈來愈發現他總會盯著我看,問他為什麼,他說喜歡我的笑容,好像很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,可是…」。她滴下眼淚問我「我心裡知道,雖然很喜歡這個同事,大概有愛吧!但我也愛我另一半,我是想和他一輩子的,只是無法保證不再喜歡上別人,我該怎麼辦…」。

「那妳和另一半現在的關係如何?」她訴說了她和伴侶的戀情是怎麼開始的,學生戀愛的他們算下來已經交往了10年,在離開學生身份進入職場後她們決定住在一起,原來的無話不談和笑聲因為工作性質不同、上班時間交錯、新鮮轉為習慣,她們從同居情人變成了同居室友⋯⋯

「我們好像只是住在一起,他只知道帶我去餐廳吃飯就是安慰和關心,告訴我不要想太多大家都一樣累,要我體諒他工作也很辛苦,說在一起這麼久了,如果不是因為愛我喜歡我的笑容怎麼還會在一起,有什麼好一直看的…」。

我靜靜聽她說好多在關係中的期盼與無奈,她並沒有因為多了一份愛而顯得光彩,也沒有更加深安全感和滿足感。是什麼讓她們不再告訴對方工作上的為難與疲累?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,看的不再是對方的眼神與笑容,而是手機和電視?她不再感到被了解、被懂,也不再被他吸引、對他心動。

鑫寶體育 天天送零用金等你拿
鑫寶體育 天天送零用金等你拿

馬上申請玩免費線上娛樂城:

前往申請>>GSBET娛樂城|極速娛樂城

前往申請>>Q8BET娛樂城|Q8BET

前往申請>>WG真人娛樂|鑫寶娛樂城

前往申請>>89博娛樂城|89BET真人娛樂

一個人為什麼要劈腿?

人們總是習慣用負面的眼光看待劈腿這件事,可能會用渣男、賤女人等稱呼,來形容一個人的劈腿行為,但我想關於劈腿的成因與動機有許多種說法,包含過去創傷經驗、原生家庭影響、依附需求未滿足等。當人們在親密關係中感受到性、親密、陪伴、安全感、情感投入五大需求未得到滿足時,便容易藉由其他關係來尋求滿足。

就好像她說的「一開始只是覺得他是個聊得來的朋友,他懂我在說什麼,好像很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」。

因為在親密關係中,感覺不被在乎及不被愛,和理所當然的共同生活讓我們感到害怕,也讓我們用一種連自己都難受的方式來得到愛。

我想任何人都不會在關係的開始,就預備著另一段關係的到來,在愛情裡頭,當親密關係逐漸疏離時,其實正是警示關係中存在著未滿足的需求。而時間與環境的轉變,都會讓未滿足需求的感受加深,這時若出現一個能夠滿足需求的對象,向外尋求另一段關係以獲得滿足的吸引力便會增強。因為在那當下,讓愛分裂是我們唯一能找到滿足依附需求的方式。

劈腿者,永遠都不可能真的被原諒

他們前後走進諮商所,兩個人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,關心著彼此是否要喝水或上廁所,對於彼此的關係盡可能輕描淡寫地說出互動上出現的「小困難」,但沒有人有勇氣說出那個「小困難」是什麼。

兩人互看了好久後,他開口了…

「我本來只是想用性來忘掉煩惱,因為我不用擔心這個人會不喜歡或不高興,後來開始覺得跟這個人聊天很輕鬆,我不用思考說什麼或做什麼才是對的,也不怕聽了覺得我這麼想很糟糕,我以為這樣可以讓我面對她的時候不再吵架」。

她在旁邊泣不成聲,他抽了兩張衛生紙,對摺擺在她的旁邊,

「我還是想跟她在一起,我只是不知道怎麼跟她相處,我好後悔傷害了她…」

我們個別談話時,他小心地道出劈腿的經過,好似深怕我也如社會眼光一般地撻伐他,隔代教養的他從未相信能夠被愛,也很難放心將自己交給另一個人,再親密的關係到頭來都還是剩下一個人。

當被發現劈腿時,那股「我是壞人,我傷害了我愛的人」的自責與愧疚,對關係存在的不信任與不會被愛的感受更加強烈,既想放棄一切逃跑,又想贖罪以得到寬恕,更希望感受到即便是這樣的自己也仍然能夠被愛。

我看著他的糾結,時而一付沒事的樣子,時而眼眶泛淚,充滿著罪惡感與愧疚的煎熬,

「我是個糟糕不值得被愛的人,我傷害了我愛的人,也破壞了我們原來所擁有的信任」。

這時我好像有點明白,事實上劈腿者並非如外界所想的那麼置身事外。或許劈腿能夠帶給他們一些正向的情緒感受和需求的滿足,但是在滿足需求的同時,也承載著負向的想法與感受。

看見伴侶的受傷而產生自我懷疑、愧疚自責與罪惡,內在複雜矛盾的情緒,如同背負著一輩子的罪。

劈腿者在感受到需求的滿足時,也承載著負向的自我懷疑、愧疚與罪惡,內心充滿著複雜矛盾的情緒
劈腿者在感受到需求的滿足時,也承載著負向的自我懷疑、愧疚與罪惡,內心充滿著複雜矛盾的情緒

那些一個人所渴望的「被愛」,去哪裡了?

陳奕迅的《低等動物》,唱出了人們在親密關係中最原始的討愛樣貌,

渴望被期待、被記得與被愛。

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,瞬間感受到自己心中那股在愛情裡,對情慾與親近的渴望,這不就是每個人在投入親密關係時所想要的嗎?

可是怎麼會演變成不能再要到了,或者是不再認為能得到了呢?

愛情關係之所以能夠成立,得要雙方彼此感覺到「親密」地靠近與心靈交流、「激情」地吸引與心動、「承諾」與約定兩人的關係真實存在,當其中一者消弱或被遺忘時,愛情就會變質,而愛情的依附對象也會因此轉換跑道。

就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,親密關係是帶給我們安全感的庇護所,當爭吵不斷發生、重話講到傷人、冷眼看待一切等,讓關係受到威脅或破壞時,不管是焦慮不安(焦慮依附)與害怕無助(逃避依附)的情緒感受,都帶著對關係的許多不確定與恐懼,也都讓我們更加渴望看見和被愛。

當上述兩位故事主角發現自己渴望被愛的需求,追根究底是來自於在親密關係中的焦慮與害怕,因為焦慮沒能被好好理解,害怕不被接受與滿意,而需要透過別的關係來滿足時,也因此在原來的關係中產生更多的卡關與阻礙。

「真實的生活緩緩滲透,但我們依舊不願接受。我們想要伴侶維持當年在聖壇前交換戒指的模樣,彷彿我們能讓時間靜止。唯有真愛,才能與人世間其他的愛相互比擬。當我們付出一切時,我們不會有損失,恐懼、嫉妒、無趣與單調也能隨之消失。」—《外遇的女人》

這似乎就是在說人們之所以向外尋求被愛,是因為對愛情有所期待,當感受到期待不能被好好對待的衝擊,挑戰了我們「相信被愛」的能力,這當中也包含我們是如何看待「被愛」這件事,應該要做到什麼才能叫愛。

如何結束劈腿?

每當我問起如故事主角般的案主「你是怎麼發現自己感覺到不被愛的?那是什麼樣的感覺?」對方常是難以回答的,因為那可能是一種打從心底就覺得自己不重要,或者不值得被愛的心情,也可能是一種告訴自己不能太相信,或者不能太放心去被愛的自我保護。

逃避雖然可恥,但是有用。

但當逃避沒有比較好過,反而引發更多的罪惡、愧疚、自責,甚至覺得混亂、孤單,那或許我們都需要擁有如同兩位故事主角的勇氣,回到關係裡頭,不再讓自己在關係中落單,重新尋找那些所渴望的「被愛」。

在關係裡,沒有壞人或好人,只有愛人

我們都容易在愛分裂的同時,也走入關係的迷霧,看不清楚究竟在關係裡所渴望的是什麼,只剩下從劈腿關係中感受到的一絲輕鬆與自在,以及存在於原關係的罪惡與難受。

為了讓愛不再需要靠「分裂」來滿足,首要步驟就是先幫助自己覺察與釐清兩件事:

  • 在劈腿關係中,所感受到的輕鬆與自在從何而來?
  • 在原關係中,除了因劈腿而感受到的罪惡、難受之外,與「元配」相處互動時,總是存在的心情和那一直覺得空空未感到滿足的需求是什麼?

焦慮、挫折、害怕等心情多半是有的,但為了讓痛不再盡情發酵,必須深吸氣,將自己在關係中一直感覺到的傷做個清創。接下來,你需要正視兩件事:

  • 真實與脆弱的展現應該是基本才對,是什麼讓你無法在這個重要的關係中承認脆弱呢?
  • 從始至終都想要被肯定、被了解與被愛的心,如何能夠不再只是攻擊或沈默,而是化作一句帶著能量的言語被聽見呢?

在關係中的任何人都不是故意傷害,也不是有意受傷,只是太重要也太在乎,即使感受不到愛或不愛,也能確實感受到那份在意。既然如此,放聲宣告是接著要做的:

  • 說出你的害怕與在乎。例:我好想讓你(妳)知道,我有多在乎你(妳),多害怕我們不再…。
  • 說出你的需要。例:當你(妳)沒因為我劈腿或是我們再次爭吵而離開時,我確定了你(妳)仍然在,同時也感覺到被愛。

最後,劈腿是必然的事實,如同傷口癒合後的疤痕,不會因為了解而消失遺忘,但疤痕只會是疤痕,不再隱隱作痛。

在關係裡,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也已不重要,你們都只是愛人。

註1:Bartholomew & Shaver於1998年把成人的依附型態(Attachment Style)歸納為四類:安全型(Secure)、焦慮型(Preoccupied)、排斥逃避型(Dismissive)、害怕逃避型(Fearful)。焦慮型的人對自己的看法較負面,渴望透過尋求他人認可來得到安全感。排斥逃避型的人對自己的看法較正面,但對別人缺乏信任,會透過逃避親密關係來保護自我價值感。害怕逃避型的人對自己和別人都呈現負面看法,因為害怕失去或被拋棄,所以逃避親密關係。